第七章名中状元_男尊女贵之夫人倾城
笔趣阁 > 男尊女贵之夫人倾城 > 第七章名中状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七章名中状元

  宁清桐这三个字,在一夜之间便长着翅膀般飞遍了梁京的大街小巷,沉寂良久的楚馆朝云更是凭借着五支曲子将本一些声名噪起甚至有隐隐和她齐名的怜人狠狠压了下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刚踏入里间,便听得有人在低唱那一曲《声声慢》,宁清桐的脚步顿了顿,眸中闪过了一分讶色,昨夜令朝云吟唱的曲子想不到这么快便流传了出去。

  “微之!”眼尖的一人率先看见了迈步而入的宁清桐,一声惊呼,令得吵闹的房间瞬间安静,全部人的目光都黏在了宁清桐身上,令她一阵不自在。

  “微之!你真是太有文采了!”先是有一人由衷赞叹,其余的一部分人也纷纷点头。

  宁清桐没有接话,只是冲那些学子笑了笑,谦逊的模样一如往常,而后走向了自己的位置。

  “很成功。”走过丁菡的位子,便见得丁菡放下手中的书,冲宁清桐赞赏地点头,借助朝云的名声与人际传播名声,微之总算是——知道为自己谋取益处了。

  “太厉害了!”林筝眼冒金光地盯着宁清桐,涨红了脸。

  “多亏你了安悦。”宁清桐向着林筝真诚地道谢,脸上的笑意也挂不住。

  “说谢谢多像是虚礼啊!请我吃饭就好!”林筝整个人都凑了过来,笑嘻嘻地勾住了宁清桐,眼底的期待毫不掩饰。

  “好。”宁清桐爽快地应下,立马令得林筝一阵欢腾,丁菡头疼地叹了口气,无奈地摇头。

  林筝确实是帮了宁清桐一个大忙,在众多贡士中,每个贡士都有着一定的名声,殿试将近,各贡士也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声名度,有人以诗词谒名家,有人参加诗会,自然也有人同宁清桐一样将自己的诗词交予歌舞怜人,清吟小班唱传流播。

  眨眼间,便到了殿试之日,林筝有些紧张地握紧了衣袖,就连丁菡,万年不变的平静面容上也沁出了几分汗珠。

  “深呼吸,握拳,再松拳,吐气,多重复几次。”宁清桐走到两人身后,拍了拍两人的肩,微笑道。

  这是她当年入考场时用过的方法,两人都知道宁清桐是在让她们不要紧张,照着她的方法做后,果然稍平静了几分。

  “宣,众贡士进殿——”深深的宫院内,传来太监尖细的声音。

  “宣,众贡士进殿——”

  “宣,众贡士进殿——”一声声地传递下去,直到落入宁清桐他们耳中。

  “草民,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上,端坐着一名明黄衣袍的少年,长长的珠帘和冕旒掩住了少年的容颜,知贡举们分列站于殿门两侧,注视着这批新生血液的涌入。

  “平身——”少年的声音带着变声期的沙哑,却低沉不失魅力。

  “入座,赐笔墨。”叩首谢恩,便听座上少年不怒而威的声音响起,贡士们浑身一震,有些大胆的则是用余光瞄着龙椅上的少年,虽只能看到少年模糊的身形,但仍令众人一阵激动。

  入座,每个人都坐直了身子,打起十二分精神观阅考卷,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很快便到了收卷时间,待知贡举们收了卷后,有人一脸苍白,有人平静至极。当场考完,当场阅卷,贡士们纷纷在另一处侧殿歇息,大概是一个半时辰过,名次便划定了下来。

  端举着圣旨宣读放榜之名的小太监踏入侧殿内,那一瞬间,全部贡士的目光便随之而上:“一甲第四名常洛,西门县人,赐进士出身;一甲第五名张衡山,长风县人,赐进士出身;一甲第六名陈默,济同县人,赐进士出身……”

  一甲榜读罢,便是二甲榜、三甲榜的宣读太监而来,被点到名的人一个个跪而叩首,随后鱼贯离开。最后,这大殿之上,便只剩李准、丁菡、宁清桐三人。

  他们三人已心知肚明,最后的状元便是在他们中间产生了。

  跟随着宣榜的太监入了殿三人便是叩首,座上少年的开口打破了这分平静:“三位,想必也知道,朕留下你们的原因了。”

  “现在,是最后一题,朕想知道,你们认为如何才能治好天下。”少年提出的问题给的范围实在太大,令得三人一时陷入了沉思,这道题,其实是万年不变的话题,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算不上简单。因为是万年不变的话题,相似的答案实在太多,易回答,但不易出彩。

  “文不恬,武不嬉,近高位之处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与民同苦,与民同乐,方可平治天下。”首先道出答案的是李准,声音平静,思路清晰,抽丝剥茧直指中心的话语令一干大臣频点了头。

  “少陵说的不错,元仪可有何见解。”少年略颔首,话锋转向丁菡。

  “臣穷,则独善其身;臣达,则兼济天下。臣愿于天下苍生忧前而忧。”丁菡语罢,突然间一顿,待众人认为结束,少年刚想开口时,再听语气突拔起:“然其核心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四海之内,皆为王臣。”

  突然的话锋一转为这本尚可的回答画上了浓重的一笔,少年的眸子忽而一亮,扶着座椅的手突的便紧握。而于一侧旁听的几名知贡举则是有些沉=沉默,无太多的反应。

  “微之以为呢。”出乎意料的答案似乎很令少年舒心,他略含了笑意,转而向宁清桐问着,似乎希望听到更符合心意的回答。

  待少年话音落时,众多人的视线便转而向这殿堂上最小的少女望去,宁清桐,一个连中二元之人,除却在考场上大放光彩之外,其余时间都低调至极,就在众人已将其遗忘之时,不久前又一举成名,名满梁京,她的年龄,她的性别,还有她于前几次科举中取得的成绩都令人再难遗忘。

  “无为而治,何为无为而治?”第一次听闻这种新鲜回答的少年不由得来了精神,就是在场的几名老臣也有了许些兴趣,丁菡也是不免地用余光看向自己的好友。

  “治大国如烹小鲜,所谓无为,便是顺其自然。君人见可欲,思知足以自戒……”将魏玄成劝谏唐太宗的话和道家的观点结合,宁清桐便似开了话闸子般,接下来的观点更是若行云流水般涌出,少年听得认真严肃,其间还不由得频频点头,就是那些大臣们,在宁清桐的话语解说下,慢慢接受了她的观点。

  而李准,身子微微摇晃了下,望向宁清桐的目光,复杂至极。

  “所谓无为,便是此理。”一层层的递进,一句句地剖开。待宁清桐收了尾音时,众人还沉浸在她的观点中,久久才回味过来。

  “甚好,说得甚好。”少年的脸上不由露出了笑容,却也不知是真诚还是假意,目光扫向座下的几名大臣,渐深了起来。

  “相信诸位爱卿对于这状元之位也有了定夺了吧。”一句话,便令他们开始揣摩和思考起来,大臣们小声地议论了一番,随后,其中一名看起来最为年长的大臣出了列,行礼,出声:“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一个个大臣都走了出来,行礼回答。

  差不多猜到了上座少年的意思,由其中最为权威的人带头,余下的知贡举皆是附和。没有人反对,也没有人会反对,宁清桐的才能放在那里,即使有人想提拔其中的一人,估计也会遭到他人的反对,有心无力,而宁清桐则是最为保险稳妥无太多争议的选择。

  少年点了头,嘴角似乎扬起一分微笑,低垂的眸中却令人看不透他的心思,起身,挥笔,圣旨而落,座下的太监跪行而接,而后扯开了嗓子宣布排名。

  “一甲第一名宁清桐,长海县人,赐进士出身,名中状元!一甲第二名丁菡,济同县人,赐进士出身,名中榜眼!一甲第三名李准,同州府人,赐进士出身,名中探花!”

  。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84.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84.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