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第 104 章_回到民国的外科大夫
笔趣阁 > 回到民国的外科大夫 > 104 第 104 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104 第 104 章

  一曲终了,陈殊放下琴:“发什么愣?我的琴声,虽然没有多好听,也不至于走神儿吧?”

  陈殊脸上带着笑,语气自然又亲昵,仿佛两个人刚刚新婚那段日子,而那些争吵、分歧,仿佛不曾存在一般。可是也只是仿佛罢了,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这是真实存在的。

  李纵云抬起头,不忍去瞧陈殊,望向她脚边的小提琴,道:“很好听,很好听。”

  陈殊这个人就是这样,如果没有发脾气的必要,就绝不发脾气,更何况,没有必要去为了注定无法改变的事情发脾气,她笑:“那我再拉一曲,你不是没有听过的吗?——《梁祝》,这虽然是个爱情故事,可也不只是一个爱情。”

  一曲终了,李纵云勉强笑笑:“很好!”

  只是,他依旧坐在那儿,没有要走的意思。陈殊了然,把小宝抱给他:“你多抱抱他,耐心一点儿。”

  等陈殊洗了澡出来,李纵云还坐在那里,她抱着一套睡衣,递给李纵云:“去洗澡吧,不想走,今天就留在这儿。”

  出来的时候,陈殊正抱着小宝喂奶,生了孩子之后,变得更加丰盈起来。李纵云坐在靠门的椅子上,觉得这幅画面十分温馨,并没有半分旖旎。

  陈殊喂完了,便抱出去给徐妈了,嘱咐她:“现在天气太热了,就是小孩子,也没必要捂着,免得生痱子。”

  徐妈答应了,抱了小宝下去。房间里的行李都已经收拾好了,显得又简陋又空旷,李纵云把陈殊抱到床上,这是最后一晚了。

  自从去年怀上小宝,两个人已经快一年没有同房了。刚开始两个人都有些生涩,李纵云也与往常的温柔不同。

  到了最后,陈殊只觉得自己仿佛身处在那夜洞庭湖的小船之上,窗外的倾盆大雨,自己只能随波飘荡。

  第二天,李纵云亲自送了陈殊上飞机,临行前他道:“早点儿回来。”

  陈殊没有回答,故作轻松,笑:“司令官阁下,我们好像已经离婚了,你还这样啰嗦,我可不爱听的!”

  他把陈殊揽在怀里,低声道:“我答应你,有些人可杀,可不杀,便不去杀了。你也要答应我,早些回来,小宝还这样小,你总不能叫他没有母亲吧?我说话算数,你也要说话算数的,陈殊!”

  陈殊的笑凝住了,险些流出泪来:“好!”

  同行的俞太太等陈殊上了飞机,对她道:“夫妻间这样的情分,是很不容易的。”她从报纸上瞧见两个人离婚的消息,现在又见并不是没有感情的,很是费解。

  陈殊笑笑:“是,很不容易的!”

  两个小时之后,便到了上海。冯太太来机场接陈殊,问她:“什么事情不能好好说,非要离婚呢?”

  陈殊沉默,冯太太便晓得了:“我看不是李参谋要离婚,是你要离婚,你呀……”

  杜均在前面开车,见此道:“我看离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陈小姐这样的人,还怕没有人追吗?”

  冯太太并不同意:“夫妻还是原配的要好!”

  杜均同她太太早就收拾好了行李,就等着陈殊来。冯太太说陈殊一个人去英国,那些洋鬼子的国家,实在是不放心,非要叫四行跟着去。

  冯太太道:“不说别的,就是搬搬行李,抬抬箱子也是好的。”

  秦园同石壁申请了美国的大学,准备来年就去读书,项先生是很支持的,无论是学费还是生活费都全包了,全由公司负责。

  陈殊鼓励他们:“多读书是很好的,搞不好我们也会在美国见面呢!”

  晚上,大家一同吃了一顿送别宴,冯太太极舍不得陈殊,拉着她说了半晌的话:“我晓得,你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我会多去看他的。”

  项先生拿着计划书同陈殊商量,陈殊摆手:“您有绝对的自主权,无论是扩大规模,还是投资别处,我都支持您的决定。”

  项先生劝她:“英国实在是太远,那个青霉素我们现在产量虽然少,但是利润却很丰厚的。背靠固本肥皂厂,在国内,做什么投资不行的。”

  项先生还不懂得青霉素工业化生产的意义,陈殊笑:“如果青霉素可以工业化生产,那么它所收获的利润将会比一百个固本肥皂厂还多。不过,去英国,也只是寻找一种可能,并不一定能成功。只是,我留在上海,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的进程没有提前的可能。”

  陈殊道:“这次出去,我要拿一笔款子走。”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各个国家都是百废待兴,这是投资的黄金时期,用最小的投资获得最高的利润。

  项先生点头:“现在固本肥皂厂每个月的盈利都高达十五万元,抽出一部分来,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投资银行的事情就要搁浅了。”

  陈殊考虑了一下:“银行的项目暂时就搁浅吧,我去英国必须要带一笔款子,通过美国的花旗银行。不过您不要担心,最多一年,我就可以不用从固本肥皂厂抽调资金。那时候,您尽可以去投资银行事宜。”

  第二天上船的时候,冯太太坚持叫四行跟着。

  碧波茫茫,陈殊终于还是走了。对于杜均和俞太太来说,远行不过是暂时,迟早会回来的。

  可是,陈殊会不会回来呢,连她自己都不晓得,更多的是茫然,回来吗?多久回来?回来能做什么呢?看着李纵云杀人吗?

  此身多凄凉,此身渡重洋。

  陈殊莫名其妙的来到了民国,身虽然至,但是在精神上,的确是一个局外人的,远处金色的阳光洒在海平面上,有海鸥掠过。

  杜均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陈小姐,英国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

  陈殊摇摇头:“我也不知道这个时代的英国是什么样子的。”

  俞太太浅笑着走到甲板上:“英国嘛,再好也没有自己的祖国好的。”

  彼时的陈殊不懂这句话,等她深有体会,再次回到中国的时候,已经是五年之后。

  当我第一次听说陈殊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正在服务于陆军,我受命去采访赛威特将军,他坐在轮椅上,精神很好,愉快的同我交谈,告诉我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他就能好起来,重新穿上军装了。

  我恭维他,这真是一场不逊于凡尔登战役的战斗,当时几乎整个皇家医学院的大夫都放弃您。赛威特将军哈哈大笑,整个下颚的胡子都抖动起来,他说,这的确是一场不逊于凡尔登战役的战斗,只是指挥官却不是我,是一名叫陈殊的中国大夫。

  紧接着赛威特将军便毫不吝啬他的夸奖和赞美,整个大英帝国的大夫都比不上这位中国大夫,就连女王的某场手术也是她做的。

  当时的陈殊只是以医术精湛闻名了整个英国上流社会,她后来的那些身份,商人、科学家、收藏家,还远远未被人所知道。

  ——摘选自英国泰晤士报专栏记者艾伯特《1923英国往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经历了短暂的繁荣,资本社会迎来了无可避免的大萧条。这场由美国起源,股票市场率先崩溃,历时四年,继而蔓延到各个资本主义国家。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曾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然而,雪崩的时候,一切的声音都被淹没。

  华尔街的股票大崩盘,无数的公司倒闭,成为大萧条的时代注脚。然而起源于唐人街的荣华公司,却在这场风暴之中,幸免于难,在崩盘之前,大肆抛售手中股票,成为整个华尔街市场中,唯一的赢家。传言荣华公司同美国石油巨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真假不得而知,只能做猜测。

  这家公司的总裁是一位名叫杜均的中国人,有传言他具有中国军方背景。

  ——摘选自美国哈佛教授斯特兰为《大萧条时代》

  第23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同两位中国科学家秦园、石壁,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获得国际性的科学奖项,特别是诺贝尔奖。

  不过,在当时却很有争议,秦园、石壁联合署名的论文在前,而历山大·弗莱明却要晚上半年之久。然而,在瑞典皇家科学院还是把弗莱明列为此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之一,这在当时视为对中国科学家的歧视。

  在瑞典皇家科学研的颁奖典礼上,这三位获奖者,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个人——陈殊。是的,他们都感谢陈殊对他们的支持,无论是科学上的,还是研究经费上的。

  而作为回报,这位中国商人陈殊拥有了青霉素的专利权,这相当于拥有了一座金山。

  ——美国时代周刊专栏记者弗兰克《诺贝尔奖与东方中国》

  陈殊站在船头,望着东方的方向,杜均走过来:“陈小姐,我实在不明白,老福特开的条件足够好了,我们同他合作,生产青霉素,是最方便的。您为什么要一口回绝呢?更可况,早一天生产出青霉素,那些美金黄金就能滚滚而来。”

  陈殊道:“只怕你头一天把专利交出去,第二天就会死于非命了。杜均,这样巨大的利益面前,外国人是靠不住的。只有回来中国,才有一点安全可言。”

  杜均摇头:“陈小姐,在中国也未必安全。政府、买办、外国势力层层盘剥,我们也不一定守得住。还不如像当初刚刚到美国那样,只赚头一轮利润,便卖给巨头公司。”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84.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84.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