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第77 章_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
笔趣阁 > 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 > 第77章 第77 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7章 第77 章

  辰时出门,一家人回到晓金村时已近酉时,这次周青林并没有换乘,而是多加了些车费让马车夫直接把他们送到了家门口。

  下了车后,除了窝在娘亲怀里睡得正香的小丫,其他几个小姑娘看到眼前青砖灰瓦的围墙时都惊喜不已,三丫和四丫更是围着院墙跑转了起来。

  老刘头正和徐氏在灶房里烧着晚饭。

  听到院外有响动后,他忙走出来查看,等听到门口好似有三丫和另几个外孙女的说话声音时,老刘头忙打开了院门,见到果然是周青林一行人后,顿时乐得不行。

  “哎哟,你们咋回来啦?快快快,快进来快进来!”说着,老刘头大声朝院内喊道:“老婆子快些过来,咱们闺女和女婿回家来了!”

  正在纠结锅里豆腐太咸的徐氏一听老头子说闺女他们回来了,心思立马从锅里跑到了屋外,她把手里的锅铲一丢,徐氏就快步跑了出来。

  周青林没料到岳父岳母会在这边,想着两老定是过来帮自家照看房子的,他不免心里有些感动。

  老刘头和徐氏帮着把行李都提进了西厢房,这边共有四间房,除了两间睡觉的,还有一间会客厅和一间练字房。

  两个卧房里的炕已经打好了,把行李放下后,刘莲芝和大丫二丫就卷起袖子收拾起房间来。

  知道闺女她们定是没有吃饭的,徐氏忙又舀了两碗米,淘洗干净后就把饭煮上了,想到只有一个豆腐菜,她又把昨日小姑子拿来的几个鸡蛋都拿了出来,准备待会儿再烧个鸡蛋汤。

  周青林围着新屋仔细查看了一番,发现不管是泥工师傅砌的屋墙,还是张木匠打的木门木窗,自己都挺满意的,而且砖墙上的泥灰也都已经抹好了,看来只差最后上梁盖瓦这一环了。

  吃过晚饭,一家人就聊起院试的事来。

  徐氏把县衙奖励的两锭银子和红纸喜报都拿了出来,她满脸是笑的对周青林说道:“这可是官老爷给女婿发的奖励呢,喏!还有这喜报,也是他们一起拿过来的,你们都不知道那天有多喜庆来着,上次给咱们报过喜的那一伙人你们还记得吧?这次他们又过来了,又是敲锣又是打鼓的,哎呦!我和你爹的脸上可有光了。”

  老刘头也跟着点头,他也觉得这是自己活了大半辈子最风光的一次了。

  周青林打开喜报看了看,和放榜那天自己收到的那张差不多,上面也是写了姓名还有中榜的名次。

  他把喜报递给刘莲芝然后对老刘头说道:“岳父,明日我要去县衙办理秀才文书,顺便再去询问一下免田税的事,按本朝律法,秀才名下可有四十亩田地的免税权,除了家中的十二亩田地外,剩下还有二十八亩的份额,你和岳母还有姑姑他们都商量一下,看要不要把田地挂到我的名下一起免田税来着。”

  周青林心想,自己以后也不准备再添置田地了,所以他想把余下免田税的份额让给岳父和刘氏他们,只是要想免税就必须把田地过户到他的名下,所以得让他们自己考虑清楚。

  老刘头一听是这事,顿时喜不自胜,心道,这事还有啥好商量的,自己肯定是同意的,他家里有六亩水田,六亩旱地,如果都可以免税的话,那么一年就能省下不少粮食了。

  “还有啥好商量的,这样的大好事高兴都还来不及呢,明日我就回家把田契都拿过来,至于你姑姑家里,我现在就过去和你们姑父说一下。”说罢,老刘头拿起烟袋杆子就快步去妹子家了。

  徐氏见老头子走起路来精神抖擞的样子,就知道他这是心里高兴呢,自己也一样,想到日后家里的十几亩地都不用再交田税了,徐氏忍不住眉开眼笑起来。

  周青林还是低估了田税在古代农人心里的分量,本以为要把田地过户到自己名下对方肯定会有顾虑,可没想到岳父出去才没一会儿,周向东和刘氏还有两个儿子就都过来了,且个个都是满脸的喜色。

  他们家共有田地十八亩,其中水田十亩,旱地八亩,周向东准备把全部的水田和其中的六亩旱地过户到周青林的名下,这样正好凑足了四十亩的免税额。

  “青林,多谢你了。”周大柱感激地和周青林道谢。

  “是啊,姑姑也谢谢你了!”刘氏也感激地说道。

  她是真没想到这样的大好事侄女婿会想到她家,要知道这可是免田税啊,一般人谁会舍得把这么大的好处给让出去啊。

  就说那方王村的林秀才吧,据说当初他哥嫂想挂二亩水田到他名下免税,他都没答应呢,亩数不够宁愿就这样空着,说是以后自己还要买地来着。

  见刘氏双眼含泪满是感激的样子,周青林说道:“姑姑不必把这事放在心上,咱们都是亲戚,相互帮衬都是应当的。”

  况且媳妇这个姑姑对他家一直都挺不错的,对自己的几个闺女更是没话说,每次家里做啥好吃的,她也都会想着大丫几个。

  刚刚他听岳母说,这几段时间姑姑每天都会过来帮衬着他家造房子的事。

  周青林心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永远是相互的,没有谁该着谁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才是正确的相处之道。

  商量好田契过户的事后,老刘头就和闺女女婿说起了后日要上梁的事来。

  “明日就该开始蒸馒头了,咱们这边的灶台还都未打好,只能都拿到你姑家去蒸了。”

  “除了馒头还要准备些啥啊?”他还是第一次操办这事,所以不太清楚。

  想了想,周向东开口说道:“按理来说这上梁吉日,除了抛馒头,还得有花生和喜糖来着,可咱们这乡下地方,除了馒头就没别的了。”

  其实除了花生和喜糖外,还该有寓意好的糕饼和果子来着,只是乡下人哪里舍得花这么多银子去准备这些啊,于是渐渐地就变成只有馒头了。

  周青林点头,心道,既然还要花生啥的,那么明天他到镇上时就去买一些回来吧,两辈子第一次盖新房,自己可不能太寒酸了。

  约好了后日一起去镇上办理田地过户的事后,周向东和刘氏他们就都回家去了。

  新屋里的炕比原先的要盘得大些,躺在上面感觉宽敞了许多。

  洗漱过后,大丫带着几个妹妹就到里屋睡觉去了,周青林和刘莲芝两人也没有多耽搁。

  一天的车马劳顿,一家人早就疲惫得不行,没多会儿就都睡着了。

  第二日,吃过早饭,周青林带上给高主簿准备的礼物后就搭着牛车去了云河镇,自从上次的徭役后,周满仓对周青林热络了许多,从儿子说到孙子,又从孙子说到孙女,一路话都没停歇过,同在车上的村人都不可置信的盯着周老头瞧,心道,这还是那个不苟言笑问他半天话才应人家一个“嗯”字的满仓叔吗?

  到了县衙,高主簿正巧在,对方见到周青林后也很是高兴,没想到自己看人的眼光还是挺准的,这不人家不但考中了秀才,且依旧是案首来着。

  再看他,虽考中院试第一名,却仍旧不疾不徐,也没有妄自尊大、目中无人之感。

  只见周青林一身细棉布圆领襕衫,脚上穿了一双黑色方口布鞋,背后还背了一个超大的竹篓筐子,这不伦不类的打扮让高主簿忍不住笑出声来,心道,这人哪有丁点秀才公该有的样子啊。

  好笑的同时又心下感慨,此人心性沉稳,日后必成大器啊。

  两人寒暄过后,知道周青林是过来办理秀才文书的,高主簿便领着他直接去了吏房。

  县衙内设有六房,分别是吏、户、礼、兵、工、刑,是中央朝廷六部的缩小版,每个房都有自己具体的分工,像高主簿所处的礼房管的就是全县的教育、科举、礼乐等,而秀才登记造册都在吏房。

  有高主簿引带着,书吏们很快就给周青林把秀才文书办下来了,拿在手上小小的一本,和前世的户口本差不多大,这样出门携带着倒是挺方便的。

  收好文书后,周青林又去了县衙户房,这里是掌管全县户籍管理和征税纳粮的地方。

  周青林仔细询问了关于免税田的事,也知晓了到时他们只要带上户籍与田地契过来办理就可以了。

  和高主簿道别后,周青林直接去了荣昌街,准备采买明日上梁要用的物品。

  想到抛梁馒头就这么直接扔下来,要是众人没接住掉到地上那不是都沾上泥土了,这还怎么吃啊。

  想到这里,周青林先去杂货铺子买了好几卷油纸,心道,等回去就在馒头外面包裹上一层油纸,这样就算是落到地上也不怕会弄脏了。

  其实周青林实在是多虑了,有这么多人在梁下哄抢着,这些馒头想落地也难啊。

  接着他又去了点心铺子,那店掌柜一听是买去明日新房上梁用的,就直接拿了外壳已经染成红色的花生来,说是红彤彤的看着也喜庆。

  掌柜还掰着手指,把上梁礼中需要的另外几样点心果子都一一报了出来,富贵饼,如意糕,吉祥果,来财糖

  一听还需要这么多种东西,周青林才知道昨晚周向东欲言又止的表情是因为什么了,感情这是怕他多费银子而强忍着没把东西说完啊。

  他让掌柜每种点心都给他配上了一些,最后结算下来,十几种糕饼果子加两斤花生一共花了四两多银子。

  想到店掌柜说的“发财钱”,周青林又跟他换了两千枚崭新的铜板,铜钱加点心,这下整个背篓都装得满满当当的了。

  出了点心铺子之后,周青林就用意念把铜钱串子都暂时放到了储物仓库里,不然这十几斤的重量自己背着受累不说,说不定这竹篓筐子也得给压塌了。

  最后周青林又去杂货铺买了好些红纸,心想,等回到家他就让几个闺女把铜钱一枚枚用红纸包起来。

  去了城门口,找了一圈发现满仓叔的车不在,也没有看到李田的牛车,大概接活去了吧。

  想到回到家还有好些事情要忙,不想在路上耽误时间,周青林就转身去了车马行。

  马车速度比牛车快了不少,半个时辰不到人就已经回到晓金村了,周青林心想,要是不心疼高出牛车六倍车费的话,确实是赶时间的最好选择。

  馒头已经蒸好一大半了,刘莲芝正把它们一个个摊开来晾凉,不然全部粘在一起到时破了皮就不好看了。

  几个丫丫也在边上帮忙,看到爹爹回来后,忙都围了过来,等见到爹爹从竹篓里拿出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来,小姑娘们都纷纷睁大了双眼。

  “爹爹,这些好吃的全部都要扔掉吗?”小丫开口问道。

  “不是扔掉的,是明天让大家抢的!”四丫小朋友忙在一旁开口纠正道,唉,小妹可真让她操碎了心啊。

  “四丫说得对!”周青林点头,“这些好吃的明天都是要分给大伙儿的。”

  他把油纸和红纸拿出来对大闺女说道:“大丫,你领着妹妹把这些铜钱都用红纸包起来,一枚铜板包一个,还有这些油纸是用来包馒头和糕饼果子的,待会儿铜钱包好后你们再把馒头也包起来吧。”

  大丫点头应是,领着几个妹妹就去厢房忙活去了。

  看着堆在炕上的铜钱和各式各样好吃的点心,三丫转了转眼珠子,然后笑着对大丫说道:“大姐,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儿来,先出去一下下哈。”

  说罢,三丫转身出了院门,然后快步往村东头跑去了。

  ……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84.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84.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