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营养摄入问题解决!(依旧是万字,_走进不科学
笔趣阁 > 走进不科学 > 第591章 营养摄入问题解决!(依旧是万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91章 营养摄入问题解决!(依旧是万字,

  第591章营养摄入问题解决!(依旧是万字,求月票!)

  “.”

  次日下午。

  221基地的十一厂区。

  早先提及过。

  在基地的18个分厂里,有三个厂区会在平时涉及与外界进行物资交接。

  它们分别是:

  二分厂、

  十一分厂、

  以及十二分厂。

  其中二厂区的情况比较特殊,它算是一种‘兼职’情况:

  在大部分时间里。

  它承担的主要是高能炸药研制、生产试验和未来核武器的总体装配工作,算是标准的科研中心。

  不过由于地理位置最靠外以及路面状况极佳的缘故。

  二厂区在一些业务时段,也会负责一些需要车辆完成的物资转运。

  例如当初老郭他们带回的粮食、期刊和徐云这个七分熟,便是从二厂区来的基地。

  但二厂区的兼职也就仅此而已了。

  遇到真正需要用火车运输的物资时,基地的交接地点还是在具备正规站台的十一与十二分厂。

  这两个分厂的区别是十一厂区为危险品站台,十二厂区则是普通物资站台。

  当然了。

  这里的危险品准确来说应该是‘敏感’物品,不单单是易燃易爆的化学产品等等。

  例如一些精密仪器、一些从外部来的专家——比如说钱五师他们,都是被‘运’到十一分厂下车的。

  又比如

  今天要被送到的黑水虻幼虫快递。

  此时此刻。

  十一厂区站台边已经汇聚了一大群人。

  其中有李觉老郭这样的基地管理层,也有周绍平章公定之类的副业队青工,还有徐云这种看热闹的吃瓜党。

  眼下正值下午两点半,恰好是太阳最闷热的时间段,这么多刚下了工还没洗澡的人聚集在户外

  说实话。

  那味儿是有点重。

  不过众人对此却丝毫不在意,即便是徐云这种后世来人也同样没啥反应——毕竟他的鼻子已经快烧成伏地魔了,闻也闻不清多少味儿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锁定着站台的东南方向。

  也就是

  西海省省会鄯州所在的方位。

  过了一会儿。

  “小周。”

  李觉将目光从远处收回,对助理周材问道:

  “火车出发多久了?”

  李觉不太喜欢表链在手腕上的束缚感,因此几乎不怎么戴手表,平时问时间也都是直接找的周材。

  周材很利落的翻了下手腕,报出了一个时间:

  “厂长,大概出发有三个小时左右了。”

  李觉点点头,又问道:

  “养殖室那边呢?”

  周材抹了把前额的汗水,嘴角扯出了一丝笑容:

  “培养中心倒是没什么问题,贡布同志和刘主任他们在前天就已经腾置好了地方——要不然上面也不会今天就把黑水虻运过来了。”

  李觉闻言沉默片刻,最后幽幽呼出一口浊气:

  “这个老周,这tmd是搞突然袭击啊.”

  李觉口中的老周不是基地的成员,而是鄯州或者准确来说,是西海省保密阵线的总负责人。

  大概在两天前吧。

  畜牧副业队的贡布等人与刘有成合作,总算是把培育黑水虻幼虫的养殖室给建好了。

  李觉等人便例行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首都那边,并且希望首都传来后续指示。

  但首都方面却整整静默了两天,李觉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发生什么意外了——比如说捕捉黑水虻的时候全飞走了。

  接着在今天上午,鄯州方面的老周才突兀的发来了一条密报:

  第一批黑水虻幼虫将在今天下午运抵基地!

  于是乎。

  基地方才连忙做好了交接准备,整个过程虽然没出啥岔子,但多少有些狼狈。

  呜哧——

  呜哧——

  呜哧——

  而就在李觉问完时间后不久。

  不远处的铁路上,便传来了一阵火车行进的声响。

  “火车来了!”

  不知道人群中的谁喊了一声话。

  现场众人方才如梦方醒般回过了神,齐齐拥到了站台边上:

  “火车真来了!”

  “这玩意儿比咱们基地的通勤火车要大不少诶。”

  “不但大,还粗很多呢,你看外头那一圈,真黑啊.”

  “速度真慢”

  随后在众人的注视下。

  这辆在后世已经很少见的圆头火车一边喷着黑烟,一边缓缓停到了站台旁。

  过了片刻。

  哗啦——

  火车的第一节车厢被人从内部开启,一位男子率先从车内走了下来。

  此人年龄约莫四十多岁,穿着一身灰色的干部装,个子不算高,身材却很臃肿。

  要知道。

  在如今这个年代由于物资匮乏的缘故,胖子还是很少见的。

  例如去年工人日报曾经发过一篇报道,川省某国有矿厂4000多号人,体重超过150斤的才只有6个——虽然不知道搞这种和发这种统计是啥目的

  见到此人后。

  早就等候在此的李觉也不由上前几步,重重在对方肩膀上一锤,笑骂道:

  “好你个老周,几个月没见又胖了一圈,这看起来有180斤了吧?”

  “怎么,我和老郭还有其他同志在金银滩这儿吃苦,你美滋滋的在鄯州那边吃香喝辣?”

  李觉话刚说完。

  名叫老周的胖子顿时扯出了一丝苦笑,连连摇头道:

  “老李,你tmd就别埋汰我了。”

  “你也不想想,我要是餐餐大鱼大肉搞个人享受,组织上还能让我在鄯州负责保密工作?”

  “没错,我是胖了不少,但和吃香喝辣没半毛钱关系,都是被压力压出来的。”

  “喏,不信你看看我这胳膊和肚子,都是虚胖咧。”

  听闻此言。

  李觉便也收敛了原先的笑意,有些感慨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是胖子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除了营养摄入过剩之外,压力也是一个人可能长胖的诱因之一。

  人在压力大的时候,机体内会分泌紊乱,代谢变慢。

  同时还会产生一种叫做皮质醇也就是压力激素的东西。

  皮质醇会增高血浆胆固醇,激活四肢皮下的酯酶,促使皮下脂肪分解。

  分解后的脂肪呢。

  则会重新分布在面部、上胸部、颈背部、腹部和臀部,形成向心性肥胖。

  某种——注意是某种意义上来说。

  很多颓废的人之所以会被称为死肥宅,其中的肥便和皮质醇有着很大的关系。

  后世在这方面还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压力性肥胖。

  很明显。

  这位被李觉打趣的老周,便属于这种情况。

  随后老周抬头环视了周围一圈,轻轻拍了拍自己虚胖的肚皮,对李觉说道:

  “话说老李,我现在胖成这样,还是拜你们所赐呢。”

  李觉顿时一怔,诧异道:

  “我们?”

  “当然。”

  老周朝天空某个方位随意努了努下巴,说道:

  “前段时间你们不是打下了三架U2么,到现在对岸都还蒙在鼓里呢。”

  “他们知道这三架U2肯定出了事,多半已经凶多吉少,但具体过程和原因却一无所知。”

  “所以过去这段时间咱们西海和隔壁的陇右都快成敌特的团建区了,一茬茬的跟蟑螂似的冒出来,打都打不掉。”

  说着。

  老周忽然又想到了什么,指着身边的火车说道:

  “还有这次送来的黑水虻幼虫,老李,知道组织上为什么不提前通知你们吗?”

  “原因就是这段时间西海这边的敌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为了保密起见,必须限制知晓情况的人员范围。”

  “后来首都一合计,得,反正你们的养殖室已经搞好了,那么干脆就谁都不提前通知吧,这样可就再稳不过了。”

  “.”

  李觉顿时一怔。

  好家伙。

  合着是这么回事呢

  他就寻思着组织上怎么会来个突然袭击,原来是因为敌特最近因为U2的失联开始应激了?

  记得前几天叶笃正还和他说过什么蝴蝶翅膀风暴的道理,莫非这就算是其中一种?

  随后他又上下打量了一番老周,第二次拍了拍他的肩膀:

  “老周,你们辛苦了。”

  “嗨,这算啥?”

  老周却无所谓的摆了摆手,看起来很洒脱:

  “要是你们能再打下来三架U2,别说长胖20斤了,长成耳根那样我也没意见啊!”

  “可惜啊可惜,当初打u2的时候我不在场,错过了那番好戏,要不然今后我还能给我孙子吹吹牛批呢。”

  李觉原本的脸色还有些凝重,结果愣是被老周的这番话给逗笑了:

  “啊哈?再打三架?”

  “那恐怕不行了,你别忘了,对岸现在的U2就剩下了一架,来大陆的胆子估摸着更是没有了。”

  “所以老周,你想看到咱们再打下三架U2,估摸着是没啥可能喽。”

  老周闻言一怔,回过神后也跟着笑了起来:

  “这倒也是,估摸着就算对岸想再来,海对面也不太可能再给他们送飞机了。”

  “看来我这辈子估摸着是没有亲眼见到U2被打下来的机会了——话说我听说你们基地有一把很神奇的斧头,我朝它许个反方向的愿你说有可能实现吗?”

  李觉:

  “.”

  老周最后的这番话显然只是打趣,因此很快,他的表情又再次恢复了正常。

  “好了老李,闲聊差不多就到此为止吧。”

  提及正事儿。

  老周整个人的气势也瞬间为之一变,目光变得锐利了起来:

  “使命特殊,现在咱们该开始交接这批货物了。”

  李觉闻言表情同样一凝,做出了倾听状。

  “你看。”

  随后老周指着他乘坐的圆头火车后半部分,介绍道:

  “这辆火车除了烧煤室外一共有六节车厢,首尾两节用于乘人,中间四节都是用于盛放货物。”

  “根据首都方面传来的消息,这批货物一共有七万头左右的黑水虻成虫,以及十五万头的黑水虻幼虫。”

  “这两种虫类都被用湿润泥土加苜蓿草的方式安置在了封闭但可以透气的木箱中,从捕捉成功到现在大概过了五天左右的时间。”

  “其中黑水虻成虫需要一定的活动空间,因此木箱规格是1X1X0.25,每个箱子里头有大概1000只左右的成虫,也就是75个箱子。”

  “幼虫的活动能力低,有些虫卵的活动能力甚至是0,因此一个箱子里大概可以安置3000只幼虫。”

  “所以幼虫的数量虽然比成虫多,但它们的箱子数却要少于成虫,一共只有五十多个箱子。”

  听到老周这番话。

  刚刚被老郭推到老周身边的韩立也下意识点了点头。

  黑水虻的幼虫和面包虫有些类似,属于一种高密度养殖的物种,可以使劲儿折腾。

  这辈子是钓鱼佬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面包虫是打窝的一种神器,尤其是可以拿来钓翘嘴啊呸,说错了说错了。

  面包虫的群落密度很高,一般洗脸的脸盆铺个两厘米的厚度,数量就可以达到千只左右。

  还有后世的蜂巢。

  中蜂标准箱一般由10个巢框的巢箱组成,这些巢框的外围长420毫米,高250毫米——这是行业标准。

  在两面爬满蜜蜂的情况下。

  一个4米x2.5米的中蜂标准连体箱,就可以容纳数万只的蜜蜂。

  因此一个1X1X0.25规格的箱子容纳1000只成虫和三千只幼虫

  只能说首都方面还是太过保守了。

  当然了。

  考虑到这批黑水虻的重要性,首都那边谨慎点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毕竟这批黑水虻可不是当初的样本,没了可以随便再抓。

  十几万头的黑水虻幼虫一旦出了事,兔子们的整个计划都会受到严重影响——除非你能立马再找到一处聚集点。

  同时即便是这样的低密度木箱,火车也可以一次性把它们运完,所以倒也没必要硬挤。

  随后李觉又和老周交接了一些手续,全部搞定后便开始安排青工副业队搬运起了木箱。

  到了这一步。

  此前一直待命的青工副业队们便派上了用场。

  今天到场的青工一共有三十多号,其中不乏一些徐云的老熟人,比如兴趣小组的那些成员。

  接着在周材和其他几位领导的指示下。

  青工们两人一组,尽量水平的将一个个箱子搬运到了站台边的运输车里。

  过了半个小时。

  一百多个箱子全数搬运完毕。

  到了这一步。

  老周此行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

  不过他并没有急着离开基地,而是与李觉等人一起搭乘着其他车辆,驶向了

  基地的黑水虻养殖中心。

  二十分钟后。

  刺啦——

  随着一道道刹车声的响起。

  几辆车子停到了基地边缘的某个区域。

  这块区域位于基地的东南角,并不属于十八个分厂中的任意一个厂区范围。

  不过别看这块区域好像没有‘主人’,实际上它的安全性在基地可以说是数一数二:

  它的西面是基地主体,东、南、北三面是面积广达1100平方公里的金银滩草原。

  除此以外。

  这处区域周边还有一座驻场部队的兵营,内中长期有一个营的战士执勤巡逻。

  任何人想要抵达这里,过程都非常困难。

  单纯从防止人力破坏的角度来说。

  纵观整个基地,哪怕是总厂厂办说不定都没这儿安全呢。

  作为整个西海保密阵线的负责人。

  当年在基地落成的时候,老周也曾经亲自前来221基地巡视过几趟,对于这块特征明显的区域并不算陌生。

  在老周的印象中。

  这块区域的视野相当开阔,站在这里可以远眺草原的壮美景色,算是一处很不错的休憩之所。

  但此时此刻。

  原本空无一物的地面上,却不知何时出现了一间建筑。

  建筑的外观很像后世的蔬菜大棚,高度似乎只有三米左右,长宽却都在五十米以上。

  不过‘大棚’顶部的材料不是透明的塑料膜,而是一块块黑色的铁皮,整体看起来相当皮实。

  “老周,你看。”

  在青工副业队开始卸货的同时,李觉则引着老周来到了建筑边上:

  “如你所见,这就是我们基地建立的黑水虻养殖中心,这间便是我们搭设的第一期养殖大棚。”

  “大棚的高度是3.5米,长宽都是60米,总面积大概三千六百多平,也就是五亩.或者说接近六亩地左右。”

  “当然了,这还只是我们的一期工程,目前养殖中心依旧在进行扩建——毕竟时间不太够嘛。”

  看着面前的大棚,老周理解的点了点头。

  由于徐云提供了靖西聚集点的缘故,兔子们省去了大量寻找黑水虻的时间。

  因此对应的。

  221基地用于腾置养殖室的时间也自然缩短了不少,前前后后只有一个星期而已。

  在眼下这个时代。

  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搞出那种几十甚至上百亩的养殖中心,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能够用铁皮搭出这么个一期大棚,已经算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儿了。

  毕竟大棚虽然不需要打太深的地基,但这年头可没有后世那种PE保护膜来着。

  想要修建这种规格的大棚,只能用钢筋骨架加上混凝土和铁皮才能搞定,流程还是不轻松的。

  若不是221基地本身就拥有冶炼钢铁的能力,可以短时提供大量的零部件,这事儿一周保不齐还不够呢。

  半个小时后。

  从运输车上搬运下来的箱子被按五个一组的方式放到了拖车上,由几头驴拖着车走向了养殖大棚内。

  刚一进大棚。

  老周的眉头便为之一抬:

  “哦豁!”

  实际上。

  此时和他一样的惊讶的基地领导并不在少数,盖因

  大棚内的景象确实有些出乎他们的预料。

  按照老周所想。

  大棚内多半就是一些放在地面上的小盆子,盆子里装着一些杂草用于培育幼虫,然后就仅此而已了。

  但眼下大棚内的情况,却与他想象的截然不同:

  首先进入他们视线的是,三处位于棚内的巨大水坑。

  水坑内深度大概几十厘米,还栽种了一些绿色植物,每个水坑的面积大概都有五十平米左右。

  除此以外。

  水坑的四周还被安置了细密的纱窗和纱门,将其中封闭成了一个密闭空间。

  “和诸位介绍一下。”

  由于负责养殖的贡布性格内敛而且普通话不太好,化学实验室主任兼虫粉研制的负责人刘有成便主动做起了介绍工作:

  “这三个水坑就是黑水虻成虫的养殖区,其中的绿色植物主要是为了适当模拟一些野生环境。”

  “除了大家看到的这些之外,我们还会把温度控制在35℃-36℃,湿度在50-60之间。”

  “等黑水虻成虫进入养殖区后,它们便会停留在植物和纱窗上,一般一到两天就会进行产卵,产卵后便会迅速死亡。”

  “按照规划,我们每天都会对死亡的黑水虻进行处理,同时收集黑水虻的虫卵到育种室。”

  “诸位可以看看这里,这部分的那些黑水虻,就是基地第一批虫卵孵化出来的成虫。”

  说着。

  刘有成便朝池中的右下角指了指。

  众人下意识便齐齐转过头,顺势朝刘有成所指的方向望去。

  果不其然。

  刘有成所指的方位上,此时赫然趴着大概几十头安静不动的黑水虻。

  这批黑水虻来自三天前送到基地的样本,当时和它们一同到达基地的还有袁国粮和侯光炯等人。

  那批样本中有上千头黑水虻幼虫,其中有些是一期二期,有些却已经临近孵化到了成虫。

  在这部分幼虫长翅达到完全变态后。

  刘有成等人便将它们引到了养殖区观察,三天来只死了两头成虫而已。

  紧接着。

  刘有成又带着众人来到了池子后方的区域。

  这片区域被挖出了几个长型的坑道,坑道没有装水,但放着很多深褐色的泥土,一看就是来自外界。

  “喏,这里就是幼虫的成长区了。”

  刘有成指了指这几个坑道,说道:

  “成长区内我们铺设了一些食床,每天会有磨成碎末的牧草从外部运送进来。”

  “食床在各个方向上都有,特点是区域小但数量多,基本上可以保证幼虫的食物摄入。”

  “你们看,最右边的那个就是我们试运行的幼虫成长区。”

  徐云闻言,朝那个方向探了探脑袋。

  只见刘有成所指的坑道中,正有大量的黄粉色‘尖芽’埋在小层积里。

  这个坑道的上方挂着黄色的电灯泡,此时黑水虻幼虫们正在蠕动着在进食。

  并且与后世的面包虫或者大麦虫不同。

  黑水虻幼虫的异味很淡,丝毫没有大麦虫的那股腐臭味——上辈子徐云养收获蚁的时候曾经养过大麦虫,那个味儿哟

  随后老周看了眼大棚四周,沉吟片刻,对刘有成问道:

  “刘主任,我有个问题啊——不知道咱们的大棚多久才能扩充到完整形态?”

  “如果我所记不错,想要保证基地内所有员工的营养摄入,每天最少要提供20万条成虫吧?”

  早先提及过。

  一头二期的黑水虻幼虫体长大概有接近两厘米,单条虫重3克左右,蛋白质含量大概是1.5克。

  扣除掉主食提供的10克蛋白质,每人每天大概要摄入15克的黑水虻蛋白质粉。

  221基地人数一万出头,因此每天大概要提供20万条幼虫才行。

  同时除了这20万条幼虫之外。

  还要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幼虫培养成成虫,因此每天黑水虻虫卵的产量最少都要在五十万以上。

  五十万这个数字难度倒不是很大,毕竟后世一个村落级养殖中心每天就能出十几万头的黑水虻幼虫了。

  但在这年头,基建效率却是一个难点。

  这种量级的昆虫养殖面积,最少都要上百亩地才能符合要求。

  不过刘有成显然很早就和李觉讨论过这件事,因此闻言后没怎么犹豫便给出了答案:

  “没错,周专员,以我们养殖中心目前的规格呢,肯定是没法承担起基地所有人的营养摄入。”

  “不过现在只是八月底,离冬天最少还有三个月呢,时间上相对还是比较充裕的。”

  “按照目前的进度,我们大概十月初就能把育种中心扩展到一百亩地。”

  听到刘有成给出的这个时间。

  老周思索片刻,最后轻轻点了点头。

  脸上的表情也隐隐缓和了不少。

  一百亩地就是六万七千平米左右,硬要举例就是个320x200规格的长方形。

  不考虑打地基环节,一个多月的时间应该也差不多了。

  届时再用一个月的左右对黑水虻群落进行扩种,理论上应该恰好能赶在入冬前达成对应的群落数量。

  至于这一个月里的黑水虻幼虫

  它们既可以用来偶尔加加餐,也可以先磨成粉作为物资储备。

  毕竟如今的黑水虻幼虫有十几万条呢。

  以这些幼虫为基础,扩种下去给基地所有人在一个月内加个两三顿营养摄入还是没啥问题的。

  随后在众多青工和驴的协助下。

  这些跨越了上千公里送到221基地的成虫与幼虫箱子,同时都被转移到了成虫养殖的水池里。

  没错。

  两种箱子同时都被运到了成虫养殖区。

  接着几位身穿类似防蜂服的工作人员走进了水池内部,关上纱窗,先后打开了箱子。

  首先被开启的是七十多个成虫箱。

  咔哒——

  随着箱子的开启。

  小半分钟后。

  一些黑水虻成虫便从箱子里飞了出来,并且迅速停到了纱窗的网格上,一动不动的像是找到了家。

  不过看着看着。

  纱窗外的老周便微微皱起了眉头:

  “刘主任,不对啊,这些成虫的存活率怎么会这么低?”

  老周的视力很高,在开到第十个左右的箱子后,他便发现了一个情况:

  箱子里成虫的数量似乎并不多,估摸着只有40%甚至30%。

  不过他身边的刘有成倒显得很平静,他在生物学方面也算略有建树,闻言便解释道:

  “周专员,你不必太紧张了,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

  “黑水虻的成虫存活期很短,而且根据我们的观察,这种昆虫的死亡表现是标准的【突然暴毙】。”

  “也就是原本还活的好好的飞来飞去,可说不定下一秒就突然啪一声落地,彻底死翘翘了。”

  “因此这批被捕捉的黑水虻中,必然会有不少原先就临近死亡的成虫。”

  “而这些成虫在路上又经过了数天运输,一些原先的壮年也都进入了老年期,加上路上的运输条件较差,能有30%的存活率都算是高了。”

  “就像另一个幼虫箱,你信不信打开后里头也会冒出很多成虫?”

  老周想了想,似乎也是这道理。

  过了片刻。

  他忽然像是明悟了什么似的,轻轻一拍额头,恍然大悟道:

  “哦,我明白了!”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你们才会把成虫和幼虫的箱子一起先运到成虫养殖区?”

  刘有成笑着点了点头:

  “正是。”

  十多分钟后。

  开启完成虫箱子的几位工作人员将这些箱子和死去的黑水虻尸体收好,开启了装有幼虫的箱子。

  果不其然。

  在幼虫箱子开启之后。

  瞬间便有不少黑水虻成虫从中飞了出来,飞快的选定好了自己在纱窗的位置。

  工作人员们静静地等着一众成虫飞完,方才再次将幼虫的箱子盖上。

  在筛选完这些蜕变的成虫后。

  剩下的这些幼虫,便可以安心放置在幼虫培养区了。

  当然。

  这种做法可能还会存在一些逻辑上的漏洞。

  比如说保不齐剩下的幼虫里头,就有些过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会完全变态成成虫。

  但这种逻辑漏洞字如其意,也仅仅能停留在逻辑层面罢了。

  在十几万的幼虫体量面前,这种小比例事件完全可以忽略。

  毕竟幼虫培养区只要不存在大量成虫,对于幼虫的成长其实没啥影响。

  例如靖西三叠岭瀑布边上的黑水虻聚集地,不就是有大量幼虫和成虫共存吗?

  一个小时后。

  将成虫全部放飞完毕的工作人员们重新回到了纱门边,外部的刘有成则开启了强光。

  黑水虻这种昆虫虽然需求的温度在35度以上,但它本身其实是不喜光的。

  因此随着强光的照射。

  纱门附近的黑水虻纷纷飞到了水池后端或者侧面,入口处除了极少数几只钉子户外再无黑水虻聚集。

  于是工作人员们便可以放心的推开纱门,带着箱子从中走了出来。

  又过了半个小时。

  幼虫培养区也通过相同的流程安置完毕。

  到了这一步。

  第一批大规模黑水虻成幼虫的转移工作,总算是圆满落幕了。

  “对了。”

  看着正在啃牧草碎末的黑水虻幼虫,老周忽然想到了什么:

  “老李,你们老是说这玩意儿的幼虫能够磨粉,也不知道它的味道到底怎么样?”

  “我看那成虫又黑又长,像是蚱蜢缩小版似的,莫非它的口味也和蚱蜢卵有些类似?”

  “那可比蚱蜢卵好多了。”

  李觉笑着摆了摆手,转身朝周材低语了几句。

  周材闻言道了声是,快步转过身,跑向了大棚外边。

  过了片刻。

  周材推着一辆简易版的小车、载着一个竹屉回到了众人身边:

  “厂长,东西已经做好了。”

  李觉见状拍了拍老周的肩膀,引着众人来到车边,掀开了竹屉的盖子。

  呼——

  一股白烟骤然升腾而起。

  待烟雾消散后,众人方才看清内部的东西:

  只见竹屉的垫子上,赫然摆着十多个杂和面做成的窝窝头!

  随后李觉指了指竹屉里的窝窝头,说道:

  “这些窝头里就加了黑水虻幼虫磨成的粉,喏,这些窝头上的白点应该就是粉末的碎渣。”

  接着李觉从中随意挑了个窝窝头,也不怕烫,直接了当的掰成了几瓣递给了周边几人:

  “来,大家都来尝尝吧。”

  老周小心翼翼的接过窝窝头,朝它吹了口气,完事直接塞进了嘴里。

  随着窝窝头的入口。

  老周的脸颊上肉眼可见的出现了一个凸起,并且随着咀嚼的动作不停上蹿下跳。

  过了片刻。

  老周忽然眼前一亮:

  “咦?好香啊!似乎有点类似.芋头?”

  听闻此言。

  一旁的徐云忍不住笑了笑。

  没错。

  黑水虻幼虫磨成的蛋白粉味道非常特殊。

  它非但不像蚱蜢.准确来说是蝗虫幼虫那样发涩,反倒还有一股类似香芋的香气。

  这是因为在蒸包子的过程中,黑水虻幼虫的蛋白粉发生了类美拉德反应。

  在高温之下。

  部分黑水虻幼虫的蛋白质会分解成氨基酸——这个分解大概在80度就会初步开始了。

  同时呢。

  黑水虻幼虫的虫体内又有少许还原糖存在,这是它与其他一些昆虫最大的区别。

  当蒸笼温度足够高的时候。

  氨基酸和还原糖便会发生类美拉德反应,生产糖皮质激素和类似人参皂苷的杂环化合物。

  这两种味道便是大家熟悉的【香芋味】的来源。

  当然了。

  由于整个过程没法达到150度以上,自然不可能发生煎牛排出现的那种褐化的标准美拉德反应。

  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算是一种类美拉德反应的变性。

  没有致病菌、口感又优质。

  这便是黑水虻幼虫的特点之一。

  只是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国内的食物供应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完善的高规格程度。

  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吃虫子这种事儿基本上不会出现在餐桌上。

  但对于眼下这个时代而言。

  黑水虻幼虫的出现,无疑是营养摄入的一大特解!

  而就在老周等人啃着窝窝头的同时。

  数千公里之外的首都。

  一名戴着眼镜的中年华夏人,整个人却陷入了懵逼状态:

  “什么,在莫斯科搞个可乐展销会?”

  注:

  又是万字更新,求月票啊,这个月真的特重要,甚至关系到我下本书的一些情况,所以大家要是有票就投出来吧,下本书不换马甲的话我要争一些资源的。

  所以大家要是有票就别月末投了,只有月初才能帮到我。

  另外这个月粉丝称号活动开始了,30个名额,评论区帖子留言就行,舵主基本上稳,不过同级别粉丝是先到先得哈。

  明天继续爆更,求月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84.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84.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